草果成为怒江人的致富果。汪新晨摄
在泸水市鲁掌镇浪坝寨,村民通过网络直播销售土特产品。 牛锐摄
积极发展乡村旅游,村民办起了农家乐。武发菊摄
在福贡县鹿马登乡赤洒底村,村民搬进舒适的新居。牛锐摄
搬迁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。 牛锐摄
易地扶贫搬迁的村民成为护林员。怒江州委宣传部供图
“看天一线天,看地一条沟,出门过溜索,种地靠攀岩。”怒江这条自北向南奔腾的大河,将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切开,造就了世界上最长、最神秘的东方大峡谷,但也把贫困和遗憾深藏在大峡谷的褶皱里。
98%以上面积是高山峡谷、坡度25度以上的耕地占总耕地的76%——生态脆弱、生存维艰,怒江人爬山过索,在悬挂于山崖上的“大字报”上耕种刨食,年年收成微薄。
地理天堑,不能成为永久性贫困的理由。脱贫攻坚战打响了,修路架桥、移民搬迁、干部驻村,资金涌汇,智慧凝聚,山还是那片山,但穷山慢慢变金山。人活了,天变了,心气高了,怒江人感到,他们离甩掉贫困的帽子不远了。
怒江奔腾,滔滔不息。这一泻千里的速度和气势,激励着怒江人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上快马加鞭,不舍昼夜。
半年时间,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直幼儿园建成使用。宽敞气派的花园式校舍,带多媒体设备的现代化教室,民族风格浓郁的装饰,还有专属的小菜园、游乐园……这样一所高档次幼儿园,其设施不仅在滇西是最好的,放在一线大城市也是一流的。而这里的学费,却十分亲民——每个幼儿每学期仅需交纳学费1650元。
一年功夫,怒江州职教中心落成启用。总投入6.2亿元, 3个月完成征地309亩,州领导带领州直部门现场办公5次,数月间十几栋绛红色的教学楼、学生公寓拔地而起……这样一所环境优美、硬件齐全的学校,2500多名学生就读全部免费。一些没有考取高中的初中毕业生、没有就业的高中毕业生也可以到这里学习护理、汽修、旅游管理等职业技术,获得将来走向社会的一技之长。
教育虽是百年长计,但抓教育却刻不容缓,因为通过教育扶智、扶志才是最根本的扶贫。在这一点上,怒江人不含糊,他们在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展现了“怒江速度”。
怒江人说,他们头上悬着一个脱贫攻坚的倒计时钟,一分一秒的滴答声都提醒着怒江人,过去躺着的要坐起来,坐着的要站起来,站着的要跑起来!
在怒江州府所在地泸水市六库镇通往福贡和贡山县城的“美丽公路”建设一线上,机器日夜轰鸣,卡车和挖掘机忙碌不休。虽然路面颠簸不堪,来往的车辆时常一堵就是大半天,然而怒江人毫无怨言,他们说:“ 2019年底‘美丽公路’要建成,现在要赶速度!”
怒江的干部也在拼速度。机关三分之一的干部轮流下沉到扶贫一线,一蹲就是两年,任务繁重,“白+黑”“5+2”工作模式是家常便饭。没下基层的干部,一个人干原来两个人甚至3个人的活,政府规定每天工作时间比以前延长1个小时。
怒江人的生活过去是慢悠悠的,虽然贫困,却不急不求,没有压力。而现在,怒江动起来了,正如怒江州委书记纳云德所言,“怒江每天都在变化”。这是扬鞭奋进的追赶,是砥砺图强的搏击。(肖静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