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讯通中心

欢迎来到统战法治网

当前位置:

网站首页 - 少数民族

“这一切,都得感谢老张哥的支持”——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宗委帮扶洱源县牛桂丹村纪实

2018-08-02 作者: 来源:

“这一切,都得感谢老张哥的支持”

村里新居鳞次栉比,街道整洁靓丽;村外田野里牛马漫步,蜂群飞舞。这里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炼铁乡的牛桂丹村,这个曾经的国家级贫困村,如今已经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。

牛桂丹村的改变,在村民赵阿撒看来,“这一切,都得感谢老张哥的支持。”

彝寨新居展新颜

赵阿撒口中的老张哥,就是大理白族自治州民宗委驻牛桂丹村的干部张华育。提起他,赵阿撒心中满是感激,“要不是老张哥给我打气帮忙,我这新院子现在也不一定能看见。”

牛桂丹村是一个彝族聚居的行政村,位于罗坪山的半山腰,平均海拔2600米,气候潮湿多变,交通十分不便。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1户326人,贫困发生率高达35.82%,是洱源县17个重点贫困村之一。在多方重点帮扶下,2016年,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.73%。

牛桂丹村冬季阴冷潮湿,为了解决贫困户冬季遮风御寒的问题,2017年,上级拨付了房屋装修单项帮扶项目资金,户均7000元。但这件好事却难住了村民赵阿撒。他家的宅基地在斜坡上,房屋基础存在裂痕,需要额外修一面挡墙加固地基才能修缮房屋,然而修挡墙的钱却没有着落。赵阿撒一时犯了难,房屋改造便被搁置下来。

眼看赵阿撒还要长期住在简陋的篷布房子里,驻村干部张华育心里很不是滋味。“阿撒,你先干起来,后面的事情有我,怎么样?”张华育三次登门,帮赵阿撒打消顾虑。驻村工作队随后联络了州民宗委和洱源县委,协调有关部门在赵阿撒户宅基地西侧修筑了一道100立方米的毛石混凝土挡墙,为赵阿撒彻底解决了遮风避雨的问题。

2017年12月12日,牛桂丹村芹菜塘易地扶贫搬迁点鞭炮声声、一片欢声笑语,易地扶贫搬迁户正在喜迁新居。针对居住条件难以改造的村民,扶贫工作队在全村实施了易地搬迁项目规划,前后共投入1992.78万元。易地搬迁项目民房建设通过与农户签订建房协议书、成立建房理事会、收取建房保证金、按照进度拨款等方式,充分调动了群众建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

牛桂丹村易地建房根据彝族居住在半山的特点和地震恢复重建经验,以一层三至四间90平方米青磁瓦顶、统一彝族风格墙体彩绘、人畜分开、厨卫入户为标准。项目还包括建设太阳能路灯、标准化公共厕所和无害化垃圾池等设施。目前,新房已大部分装修完工,正在验收。

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民宗委和洱源县政法委的支持下,赵阿撒和他的乡亲们真正实现了“居者有其屋”,牛桂丹村村貌焕然一新。

造血扶贫出新招

要真正拔掉“穷根”,还得选准脱贫致富的突破口。尽管牛桂丹村地处偏远,却拥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养殖、种植条件。在州民宗委和县政法委的支持下,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实事求是、因地制宜,依据区位优势为牛桂丹村量身打造立体产业结构。在充分利用耕地,巩固好玉米、大白芸豆、洋芋等农作物种植的前提下,发展新兴产业,推广山嵛菜、核桃和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同时,充分利用山地发展黑山羊、蜜蜂养殖,尽力让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,拥有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。

在扶贫工作队的关心和帮助下,牛桂丹村成立了洱源县诺苏种植专业合作社,与洱源县普郎特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300亩的菜豌豆种植合同,公司提供种植及相关技术服务,农户通过微信可以随时得到技术支持。项目覆盖全村260户,建档立卡户每户至少有1亩,每亩纯收益在4000元左右,2017年全村增收达80多万元。

这种“党支部+合作社+贫困户+公司+微信”的产业脱贫模式,以能人带动组织、组织牵头合作社、合作社组织农户,不仅使党支部和全体党员的党性得到锤炼,更有效地实现了产业扶贫项目扎实推进。

牛桂丹村的脱贫,是大理白族自治州扶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。从领导挂钩、单位包保到个人结对帮扶、驻村干部深入农户,大理州努力打造脱贫攻坚合力。“我离退休时间不远了,这次单位安排我到贫困山区做扶贫开发工作,机会难得,我发自内心想多做一点实事。”张华育说。

分享到: